山西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有一流创新生态的引领和支撑。我省围绕“十四五”规划,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专项规划。按照“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创新生态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我省将坚持抓总、抓重、抓要,把谋势和蓄势、抓当下和抓未来统一起来,针对性布局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
  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重构“小中枢、大布局”的科技决策体制
  我省“十四五”规划把创新生态的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给予“创新生态”前所未有的重视。参与编制《创新生态规划》的山西省科技厅综合办四级调研员陈韦江介绍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六新”突破,全力推进创新生态建设。2020年8月,省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重构“小中枢、大布局”的科技决策体制,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刚认为,随着网络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愈加增强,产业边界不断融合变动,市场、制度、客户需求愈加多样化,创新环境也愈加动态化和复杂化。面临这样的社会背景演变,任何组织无法拥有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和技术,组织外部资源依赖性愈加强化,独立创新变得更加困难。我省提出“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对科技创新大势和大局的审视极具前瞻性。
  如何准确理解“创新生态”,把创新生态中不太好把握的内容转变为清晰、准确的规划和任务呢?陈韦江认为,创新生态更多地强调创新的核心要素(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人才等)、支持发展机构(政府、金融机构、创新平台基地、中介组织等),以及外围环境因素(法律、政策、文化、舆论等)在一定范围内互相联系,共同支持创新成果产生、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的有机系统。他认为,良好的创新生态,要在创新主体基数大创新活跃度增高、创新资源集聚且有效融入创新活动、创新基础雄厚承担重大创新项目、创新体制通畅高效推进重大创新政策落实、创新机制灵活有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环境友好全社会崇尚创新、创新成果涌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形成较为显著的优势。
  力争实现“3个突破5个倍增2个全覆盖”
  《创新生态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的发展目标:力争实现“3个突破5个倍增2个全覆盖”,即到2025年,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在山西布局,实现3个“零”的突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总数倍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含省实验室)数量倍增,研发经费投入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实现倍增;中试基地实现“14+N”个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保持全覆盖。从总体看,实现我省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创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创新文化新风尚基本形成。
  实现3个“零”的突破,对我省的创新生态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韦江介绍说,截至目前,这三类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的高端科研平台在我省都还是空白。我省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换道领跑”和“弯道超车”,必须加快融入国家战略、抢占国际前沿,加速高端创新资源的快速集聚,而这一切必须要有战略性创新平台做支撑。5个倍增里,我省将在“量子科技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领域布局,争取国家实验室。
  与重点实验室相比,国家实验室要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面向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承担国家级突破型、引领型重大科技任务。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大学的学科建设,都有大量内容是针对基础研究而提出的。对此,李刚认为,基础研究就是要将创新基因移植到应用研究中去。当前很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难突破还是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下更大力气,要更加重视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要引导更多的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来突破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难题。
  近年来,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我省超常规投入,全面部署。截至2020年,我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超百家,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总量翻番的目标,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省着手按照“四个一批”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
  坚持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推进创新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
  “这次规划编制,坚持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推进创新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聚焦重点产业集群,提出率先打造创新生态子系统。”陈韦江告诉记者,一方面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提升工程、科技型企业“提质倍增”工程等,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布局高水平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产业基金+政府服务+开发区落地”的产业创新新格局。
  此次规划中,还特别指出要培育新型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一端连接前瞻技术,一端连接应用市场,是打通从技术到产业的通道,成为政、产、学、研、金、服、用各个环节协同创新的大平台。李刚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博采众长,集聚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多方面特长,有利于打造多学科交叉、多主体联动、跨区域协同、跨界集成、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整合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盘活了创新要素,打通科研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对培育新型科研机构有着重大意义。陈韦江说,在规划中,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引进共建、培育新建、整合组建、提升改建”的方式进行建设。我省计划到2025年,认定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200个,集聚科研人员1万名。我省计划用3年时间把存量的省属科研机构全部改造为新型研发机构,明确提出今后凡利用财政资金新设立的研发机构全部建成新型研发机构。
  把“创新生态建设”作为“十四五”的专项规划,这在全国还是首次,它把视线投向了与创新相关的各个领域,第一次尝试从各个相关领域、各个角度去刻画和谋划关于创新生态的社会工程。我省通过创新生态建设,推进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转变,推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