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29日,汾阳市召开校市合作“云对接”视频会,与9所“985”“211”“双一流”知名高校在“云端”相会,开启“云对话”,开展“云对接”,为汾阳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加速赋能。汾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正奎代表汾阳市委、市政府向莅临会议的高校领导、专家学者致辞。汾阳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贾永祥,汾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永鑫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汾阳市按照“3510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贯彻“省校合作”省级战略,推动市校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等方面深度战略合作,全口径推进高校优质生源基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智库合作基地等“12大基地”建设,促进市校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视频会上,汾阳市与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在线签约,共享转型发展新机遇,共赢开放合作新未来。

李正奎在致辞中通过“一诗一酒一座城、一庄一宴一古邑”,介绍了汾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取得的成效。同时郑重承诺,汾阳市将以对人才一往情深的期待,对招才三顾茅庐的诚意,对引智久久为功的执着,持续完善政策支撑、加强硬件配套、创优服务水平,真情真意为人才营造“如鱼得水”的生长环境,建立“如约而至”的稳定预期,提供“如沐春风”的舒心服务。

浙江大学山西校友会秘书长高军民在视频会上说:“前期,浙江大学山西校友会在汾阳成立‘招商引才基地’,并就酒文旅融合发展、招才引智等方面形成合作共识签订合作协议。这次我们希望以多维度解析清香型白酒为切入点,共同携手推动杏花村清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双方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党委书记杨洁在会上说:“前期,我校学子参加暑期党史学习教育吕梁行活动与汾阳结下不解之缘。这次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跨媒体感知计算、自然语言理解、先进视觉识别、人机融合、多元信息融合处理等方面开展校地科学研究并推动研究成果在汾阳市转化。”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江海说:“10月26日,US News发布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华南理工大学世界排名第1。我校将充分发挥校地优势,在酒类、食品加工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从气候、土壤、水源、高粱等多维度解析汾阳杏花村清香型白酒源远流长、名满天下的奥秘,更高层次上提升汾阳清香型白酒的质量和品牌,推动汾阳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说:“我们将积极为汾阳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决策咨询、规划设计等服务,为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金融发展规划;择优在汾阳市部分高中建设本科优质生源基地,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公平。”

中国政法大学团委副书记黄天浩说:“前期,我校学生通过暑期党史学习教育吕梁行活动在汾阳参观了贾家庄村史展览馆、马烽纪念馆、作家村、种子影院、小米生产加工企业,重温红色革命历史,感悟先辈革命精神,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希望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进一步鼓励与支持更多法大学生到汾阳市开展实习实训、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同时,充分发挥法大学科专业优势,助力汾阳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升法治汾阳建设水平。”

暨南大学疫苗产业研究院、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院长梁晓峰说:“紧密结合汾阳‘十四五’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校医学部优势,拟将杏花村镇作为项目点,围绕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进行调查研究;为汾阳市吕梁山护工、特色厨师、旅游专业类技能人才提供培训;探索实施竹叶青药酒、汾酒等地方特色传统粮食加工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山药核桃等产物营养成分和功效分析,建议打造‘杏花村酒家’连锁店和‘森林浴’基地等项目。”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聂尧说:“前期,我院与汾阳王酒业公司精心合作,改善以往发酵期延长导致出酒率降低的状况,平均出酒率提升到45%,实现了优质高产。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传统发酵等技术问题,全面解析汾阳王白酒发酵周期、风味物质含量等,为汾阳王酒酿造工艺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指导,为汾阳白酒酿造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低质煤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昌宁说:“2020年12月,我校与吕梁共同组建吕梁南科大绿色清洁能源联合实验室,我校与汾阳正在合作的项目有:一是利用微矿物质(SRM)盐碱地改良研究;二是高粱施用微矿系列肥料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效果研究。下一步,我院将在前期合作基础上通过微矿分离技术用远古时代矿物质改良后的土壤种植酿酒作物,保留纯正高粱酒口感,还原汾酒“老味道”;充分发挥汾阳煤基固废资源优势,把煤基固废转变成SRM,用于盐碱地垫层改良土壤,以及协助生产或改造SRM系列肥料;积极推广氢能分布式能源,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推动汾阳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下一步,汾阳市将立足实际,与各高校寻求更多合作领域,构建充满生机的省校合作循环生态系统,推动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1+1>2”的互利共赢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