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教字〔202446


各中心学校、初高(职)中、局直学校、九年制学校、民办中小学及幼儿园:

现将《汾阳市教科系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贯彻落实,并于420日前将本校(园)心理健康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报送至体卫艺股邮箱。

邮箱:fyjkjtwy@163.com

汾阳市教育科技局

2024320


(此件公开发布)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及《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春季学期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晋教政函〔20242号)等文件要求,全面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推动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干预,心理支持等服务的可及性和专业性,防范心理极端事件的发生,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1. 制定背景

近年来,中小学生逐渐成为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而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强,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重要的时期。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高心理教育管理水平,及时、动态、科学、精准地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二、工作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目标,以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为导向,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为落脚,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

三、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为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特成立汾阳市教育科技局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

组 长:栗振斌 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任秉源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

成 员:武仲杰 田金香 田卫国 王和庆 王志宏

张婷婷 马文瑞

领导组要切实担起责任,牵头研究制定我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案,推动建设市级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全面推进汾阳市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资源,加强与急救、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建设。

(二)加强源头管理,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1.建立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各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制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本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或计划,推动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加强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各学校、幼儿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发挥心理、思政等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设置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根据学生心理规律进行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缓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宣传心理知识,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3.大力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体育“月主题活动”项目,广泛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提早分析研判、分类指导,及时疏解压力。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主动采取举措,避免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注重关心帮助学习遭遇困难、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个别指导,鼓励同学间开展朋辈帮扶,帮助学生疏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的学生及留守儿童,通过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共育机制。全覆盖开展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指导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提升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甄别能力,规范育儿教子行为,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防止因家庭矛盾或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及早发现能力和日常咨询辅导水平

1.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各中小学要积极借助专业手段,研制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量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并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为学校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动态监测数据。切实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三个“全覆盖”。

2.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各中小学要健全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四级预警网络,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对出现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及时给予干预帮扶,共同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学校可成立临时辅导组,各科教师要及时交换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的信息,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调适工作。

(四)加强结果管理,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

1.大力构建家、校、医协同干预机制。对于确定有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研判,及时将干预方案告知家长,与家长共同商定任务分工。学生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等严重心理危机时,学校及时提醒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并留存转介记录。畅通与医疗机构的心理疾病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并建立完善有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复学机制。

2.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严峻形势,高度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对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坚决防范学生心理极端事件的发生。

3.妥善做好学生突发事件善后工作,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要严格落实学校领导带班,中层干部值班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在校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值班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控制事态,稳妥处置。要严格按照信息报送规定,半小时内电话报告初步情况,2小时内书面报告事件情况,并全程跟踪续报。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并在市局、公安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事件处置完成后要报送完整报告。针对可能的社会关注,学校要及时处理反馈,对在网上进行恶意炒作者,争取网信、公安等部门支持,合力做好工作。

(五)加强保障管理,加大综合支撑力度

1.配齐建强骨干队伍。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要定期聘请资深心理专家对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进行系统培训。通过教研活动、团体辅导体验、讲座等形式向全体教师辐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师心育水平,杜绝师源性心理伤害。

2.落实场地和经费保障。学校要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各类资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经费。积极推动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健康驿站、团体活动室、宣泄室等场地或设备,开通电话或邮箱等心理咨询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咨询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