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狠抓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全市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GDP)175.65亿元,同比增长0.5%,在吕梁市增速排名第11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在吕梁市增速排名第11。

3.固定资产投资49.67亿元,同比增长8.2%,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2,增速排名第11。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8亿元,同比下降2.0%,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2亿元,同比增长10.3%,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1。

5.一般预算收入18.09亿元,同比增长11.5%,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3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40元,同比增长3.4%,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4,增速排名第12。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4元,同比增长5.1%,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2,增速排名第13

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GDP增速基本持平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75.65亿元,同比增长0.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1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88.75亿元,同比下降1.1%;第三产业增加值79.19亿元,同比增长2.1%。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4%:50.5%:45.1%,第一、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拉GDP0.6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稳步向好

1.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41093.6公顷,同比增长7.1%,产量17.34万吨,同比增长11.8%。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59.73公顷,同比下降14.3%,总产量579.3吨,同比增长16.3%;玉米种植面积30956.3公顷,同比下降3.9%,玉米产量13.67万吨,同比下降4.7%;谷子种植面积2380公顷,同比增长0.4%,谷子产量0.50万吨,同比增长69.5%;高粱种植面积5738.9公顷,同比增长702.4%,高粱产量2.57万吨,同比增长1014.3%;薯类种植面积1054.3公顷,同比增长1.2%,产量4539.4吨,同比增长10.2%;豆类种植面积685.7公顷,同比下降46.1%,产量864.4吨,同比下降30.6%。

2.畜牧业生产企稳回升。四季度末,生猪存栏8.1万头,同比增长35.1%,其中能繁母猪8183头,同比增长0.9%,生猪出栏9.4万头,同比增长2.8%;家禽存栏276.16万只,同比增长36.9%,蛋鸡存栏127.5万只,同比增长13.7%,家禽出栏478.4万只,同比下降3.9%,禽蛋产量14080吨,同比增长15.3%,受今年生猪价格走高影响,作为猪肉的代替品,肉、蛋鸡养殖均出现恢复性增长,饲养量明显增长。羊存栏5.4万只,同比增长1.2%,出栏2.2万只,同比下降19.0%。牛存栏9513头,同比增长17.3%,出栏5086头,同比增长0.1%。

3.蔬菜面积、产量双增长。2020年蔬菜累计播种面积590.8公顷,同比增长17.2%,其中芦笋种植面积为370.8公顷,同比增长12.5%。白菜类、根茎类、瓜菜类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分别同比增长39.0%、385.9%、37.0%。蔬菜产量11209.2吨,同比增长52.0%,因白菜类、根茎类、瓜菜类种植面积增长,产量也出现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126.7%、310.9%、47.3%。芦笋随着根盘逐年生长,产量达到1683.6吨,同比增加473吨,增长39.0%。

4.受倒春寒影响,2020年核桃产量4328.5吨,同比下降58.1%。

(三)规上工业趋稳回升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增速分别低于全省(5.7%)、全吕梁市(4.8%)7.9个百分点、7.0个百分点

1.从五大主导行业看,2020年,工业总产值增幅“两升三降”,酒的制造业、煤炭、化工、炼焦、电力行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0%、-15.8%、-25.7%、0.6%、-0.9%;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7%、-9.5%、-19.4%、3.3%、-0.4%,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

2.从主要产品产量看,2020年,除粗苯、纸包装制品、洗精煤正增长外,洗精煤产量262.74万吨,同比增长15.8%;粗苯产量1.54万吨,同比增长6.9%;纸制品产量1511吨,同比增长28.6%。其余饮料酒、焦炭、发电量、铁合金、精甲醇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白酒产量12.78万千升,同比下降8.1%;焦炭产量273.24万吨,同比下降2.6%;精甲醇产量8.2万吨,同比下降38.3%;发电量32.27亿千瓦小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3.从企业效益看,2020年,4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07亿元,同比下降3.0%;实现税金35.53亿元,同比增长40.0%;利润总额26.23亿元,同比增长0.9%,亏损企业1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65.40元,同比减少2.60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费用为8.94元,同比增加1.6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13.05%,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发展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9.67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1-11月回落2.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11.7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低于全省(10.6%)、全吕梁市(9.7%)2.4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

1.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引领投资快速增长。从三次产业看,2020年,第一产业投资4194万元,同比下降67.0%;第二产业投资21.08亿元,同比增长14.7%,第三产业投资28.17亿元,同比增长7.2%。

2.5000万以上项目是增长主力。从投资规模看,2020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51个,完成投资36.90亿元,同比增长16.7%,占总投资比重为74.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5.07亿元,同比增长25.6%);房地产开发在库项目32个,完成投资11.39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总投资比重为22.9%;500-5000万元在库项目53个,完成投资1.39亿元,同比下降68.7%,占总投资比重为2.8%。

3.短板领域投资一增一减。2020年,工业技改投资11.43亿元,同比增长47.7%;基础设施投资4.70亿元,同比下降52.2%。

4.民间投资活跃。2020年,民间投资30.7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61.9%,同比增长21.7%。

(五)市场消费稳步回暖

2020年全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28亿元,同比下降2.0%,降幅较前三季度-4.9%收窄2.9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吕梁市(-0.8%)1.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7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6%,同比下降3.4%。

1.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增速快于乡村市场。2020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7.65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7%,同比下降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6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下降9.4%。

2.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是拉动消费的主力。2020年,餐饮市场完成零售额7.4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5%,下降9.4%;商品零售完成56.84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下降1.0%。

3.限上商品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稳步增长。2020年,限额以上零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9802万元,同比增长43.1%;饮料类零售额2148万元,同比增长58.4%;服装鞋帽、针织纺品类零售额4268万元,同比下降20.5%;日用品零售额3583万元,同比增长67.8%;烟酒类零售额3.07亿元,同比增长11.9%。升级类商品有增有减。1-12月,限额以上零售中,中西药品类持续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9144万元,同比增长11.6%;化妆品类零售额819万元,同比增长80.9%;书报杂志类零售额2531万元,同比增长1.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04万元,同比下降31.3%。

4.限上网络消费降幅持续收窄。2020年我市网络零售企业5户(其中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关停)。网络零售持续较大幅度负增长,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3242万元,同比下降34.1%,降幅较1-11月的-36.1%收窄2个百分点。

(六)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小幅下降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3.0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0%;工业用电量5.55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4.1%。

2020年,全市用电量10.6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1.4%,其中生产用电7.71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0.5%;生活用电2.9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8%。

(七)财政收支降幅持续收窄

12月当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05亿元,同比增长348.1%,202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4.36亿元,同比下降5.8%,降幅较1-11月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0.40亿元,同比下降7.8%;非税收入完成3.96亿元,同比增长41.7%。

12月当月,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390.2%,2020年,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8.09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较1-11月扩大8.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累计执行30.69亿元,同比下降4.4%。

(八)市场物价温和上涨

12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1.2%;1-12月CPI平均上涨3.5%,比1-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八大类消费价格“五升三降”。上涨的有: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7%,居住价格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0.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0%。下降的有:衣着价格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3%。

1-12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7.8%。

(九)金融支撑实体经济作用凸显

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31.45亿元,同比增长15.9%,较年初增加45.4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24.45亿元,同比增长20.8%,较年初增加21.44亿元。存贷比为0.375。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种植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土地流转难度较大。从目前来看,虽然土地流转逐步开展,但土地集中程度仍然不高,全市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特色种植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我市大力发展酿酒高粱,优质谷子,今年高粱和谷子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81968.3亩和34665亩,亩均收入比玉米多300-700元,但是规模化种植程度仍较低,分散种植,极大限制了我市优势特色产品的发展。

2.小杂粮种植品种混杂、产品附加值低、流通与营销困难。一是我市小杂粮大多在边山区种植,受种植规模效益的影响,仍长期沿用传统留种方法种植,致使产量低下,品质下降。二是虽然我市杂粮产品非常丰富,但仍以米、面、豆为主,加工品种、数量少,深加工、精加工程度不高,加工的产品档次低,大多数处在加工的初级阶段和低水平,严重影响群众的种植效益和积极性。三是尽管杂粮种植、加工发展多年,但流通依然缺乏数量规模,宣传开发力度和手段不足,品牌效益缺乏,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3.畜禽养殖风险加大,散户养殖抗风险能力需加强。

畜禽养殖成本提高,玉米、豆类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饲料价格水涨船高,仔猪、鸡苗、防疫、环保等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靠购进仔猪、鸡苗的小规模养殖户要切实关注市场波动,防止价格回落较快而出现经营困难,从而实现畜牧业稳定发展。

(二)产业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1.企业单体规模小。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全市的工业企业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的竞争力整体不强,工业总量还不大,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4个,白酒和煤焦企业“低、小、散”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工业新动能体量偏小,发展壮大难度较大。从体量看,1-12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仅1.8亿元,同比下降6.2%,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0%,对产业转型的贡献极小,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压力不减。高技术制造业仍为空白,工业依靠新兴产业转型的前景仍不明朗。

(三)固定资产投资后续增长支撑不足

1.项目储备不足。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136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7个,其中:新入库项目7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5个,投资额14.31亿元,同比下降17.8%,占总投资的比重为28.8%,比2019年的37.9%减少9.1个百分点。

2.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乏力。2020年,5000万元以下项目5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1个,投资额为1.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0亿元,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额双双下降,明显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不足。

3.第一产业投资总量不足,占比偏低。2020年以来,第一产业投资一直延续负增长态势,规模严重缩水,投资额下降67.0%,增速低于吕梁市(17.6%)84.6个百分点。投资额仅占总投资的0.8%,占比低于吕梁市(4.2%3.4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壮大

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的比重较低。2020年限上零售份额仅占11.4%,低于吕梁市(17.3%)5.9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对我市消费市场的引领作用相对有限。

2.企业规模小,层次偏低。目前在库的企业中,全年累计零售额超2000万的仅13户,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提供享受型、发展型商品的市场主体占比极小。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对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商品多样性需求逐步提升,但市场供给却没有相应升级,从而导致了了居民消费的外流。

3.传统百货企业亟需转型。近几年,传统百货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消费品类、消费环境及服务理念均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疫情之后,商场客流量锐减,相比超市、餐饮企业在疫情之下能够及时转向线上发展,百货企业没有平台支持、缺乏运营手段,对尚处“转型阵痛期”的传统百货企业无疑雪上加霜。2020年,全限额以上服装类鞋帽、针织纺品同比下降20.5%;金银珠宝类同比下降31.3%。

四、建议

(一)多方发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一是根据不同土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符合本地域的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规划发展优质水果、干果基地、蔬菜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逐渐形成自主品牌。二是积极支持、引导、干预土地流转,保证“自愿、合法、有序、有偿”地流转。逐步完善土地流转配套政策,从服务平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业规划等各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体系,消除流转障碍。三是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不断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有关生活补助外,还应积极引导、扶助、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

2.推动小杂粮种植科学布局和健康发展。一是依托科研院所,解决品种问题,推动小杂粮标准化进程。积极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良小杂粮品种。同时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布局,建立生产基地,提倡统一供种、集中播种形成规模效应,不断创新,开发杂粮新食品。二是要逐步实现小杂粮消费加工化、方便化、市场化,充分发挥其营养性、医疗保健性、安全卫生性三个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杂粮的消费市场。三是充分利用我市各类酒博会、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等优势营销平台,促进小杂粮流通与营销。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快优势杂粮基地的建设,打造培育一批小杂粮优质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

3.精准扶持养殖主体,提高生猪产业适度规模水平。重点发挥生猪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等专业养殖主体有养殖经验、有技术支撑、有养殖圈舍、有防疫设备等比较优势,以适度规模养殖主体为政策支持重点,进一步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比重。高度重视中小养殖户发展,加快制定扶持中小养殖户发展的政策,尽快帮扶中小养殖户恢复生产,大力支持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寄养、代养等模式带动中小养殖农户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型升级,在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的同时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弱化“猪周期”负面影响,提高生猪产业链的稳定性,让养殖户“主动养”。

(二)多措并举,力促工业提质升级

1.继续支持汾酒集团的发展,发挥汾酒对全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应加大对地方酒业的扶持培养,形成一批上规模达效益的地方酒集群,共同拉动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稳步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只能解决一时经济发展之需,必须忍痛淘汰。要加大煤焦化产业转型发展支持力度,积极鼓励煤焦化企业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节能环保好、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焦化项目、煤化工项目,提升行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2.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立足新发展理念,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继续采取各种利惠政策,扶持、培育现有新兴产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多向着眼,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1.项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大项目是做强做大产业的根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十四五”规划,聚焦“六新”突破,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工作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按照“双循环”的要求,立足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精心谋划一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量的突破促进发展质的提升。同时,加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谋划,以项目建设的成效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2.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第一产业投资量质齐升。高度重视农业、林业、畜牧业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对特色项目、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的投资,更多聚焦农业农村,切实解决第一产业投资发展缓慢问题。

(四)多处着手,壮大消费市场

1.加强限上单位发展。确保在库企业抗风险能力,扩大规模、提升内在质量,扶持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能起带动作用的限上贸易企业,尽快达到入库标准,提高限上批零住餐在库企业数,避免出现生存周期过短、入退库变化频繁等现象。

2.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鼓励商贸企业构建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品种新、品牌强的商品引进和供给体系,丰富商品消费层次,推动数字消费,加快电子商务和实体销售融合发展,增强商品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品市场增长动能转换,带动消费市场的发展。

3.继续加大对商业企业的帮扶。加大对传统商业企业改革的引导和投入,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定位,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多样化需求;精准落实纡困惠企政策,确保减免税金租金、降低用工成本等政策落实到位;深入开展市场对接,帮助企业深挖市场潜力,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