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汾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吕梁市委各项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吕梁前列、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大力实施产业强市、依法治市、文化兴市、民生安市、生态立市五大战略,着力推进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筑起了民生福祉幸福墙,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一、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驱动力,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把建设发展园区经济和打造现代宜居城市作为战略着力点,促进城市化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

(一)经济总量平稳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经济总体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全市GDP总量175.65亿元,比2015年增加84.05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12.5%,尤其是2019年实现204.79亿元,增速在山西省排名第1。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579元,比2015年增长 94.2%,“十三五”年均增长12.8%。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以来,全市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工业仍占主导地位,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效应日益显现,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1%:45.2%:46.7%调整为2020年的4.4%:50.5%:45.1%。

(三)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在大力推行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实现稳定增长,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09亿元,比2015年增长2.2倍,“十三五”年均增长26.0%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69亿元,比2015年增长53.8%,“十三五”年均增长9.0%,民生类支出逐年增加,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2亿元,比2015年增长103%,“十三五”年均增长15.2%公共安全支出1.48亿元,比2015年增长51%,年均增长8.6%;教育支出6.62亿元,比2015年增长28.8%,年均增长5.2%;科学技术支出1100万元,比2015年增长了10倍,年均增长61.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5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39倍,年均增长2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1亿元,比2015年增长8.5%,年均增长1.7%;卫生健康支出2.69亿元,比2015年增长13%,年均增长2.5%;节能环保支出2.14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4.9倍,年均增长42.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4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8倍,年均增长30.4%;农林水支出3.39亿元,比2015年增长21.5%,年均增长4.0%;交通运输支出0.98亿元,比2015年增长104%,年均增长15.3%;住房保障支出0.37亿元,比2015年增长2.8%,年均增长0.6%

(四)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金融支撑实体经济作用凸显。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实现331.45亿元,比2015年增长77.1%“十三五”年均增长12.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3.32亿元,比2015年年末增长65.6%“十三五”年均增长10.6%。各项贷款余额合计为124.45亿元,比2015年年末增长105.0%“十三五”年均增长15.4%。

(五)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强化农业基础支撑,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7.35万吨,比2015年增长85.2%,“十三五”全市粮食总产年均增长13.1%

(六)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比2015年增加6户,“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5%。2015-2020,以酒的制造业为主引擎,煤炭产业为重要动力,炼焦、化工电力多点支撑我市工业高位运行,5年间分别增长34.0%、32.5%、14.6%27.8%、-2.2%

将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依托杏花村酒业发展集团整合地方酒企抱团发展,2020年,酒的制造业产值比201541.4亿元增长2.4,达到100.7亿元,产量由5.37万千升12.78万千升。2016年杏花村经开区设立以来,区域内工业增加值由40亿元翻倍至2020的6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达70%,白酒产量占到吕梁市的82.7%,实现了体量与市场的双升级。

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契机,推动煤、焦、化工绿色循环发展,五麟、东辉、金塔山等持续投入技改投资。5年来,煤炭洗选和加工、炼焦均比2015年增长5倍以上。

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实现电力工业从无到有,成为稳定工业经济的压舱石,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龙头企业国峰煤电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6建成投产,2020年,发电量实现30.6亿千瓦小时,年产值超8亿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

 “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以新供给为引领,积极拓展新需求,通过大力提高投资质量,推动消费提质增效,增加有效供给,充分发挥投资、消费需求侧的引擎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需求动力。

202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67亿元,工业方面,国峰煤电、中汾、汾酒集团保健酒罐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数个煤焦项目技改升级,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服务业方面,新农村建设、路网改造、贾家庄旅游项目、汾阳医院综合楼、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5年的0.7%:45.8%:53.5%调整为2020年的0.8%:42.4%:56.8%。

“十三五”期间,全市狠抓转型项目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和省市重点工程投资力度,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 4.70亿元。

(八)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来,在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形式持续升级,全市消费市场逐年扩大,不断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28亿元,比2015年增长13.5%,“十三五”年均增长2.6%。

(九)旅游发展前景广

近年来,贾家庄村创建成为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全省首批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贾家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市的旅客前来旅游,激活了我市旅游发展格局。2020年共接待游客386.15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26.0%;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比2015年增长18.7%。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近年来,全市外贸受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受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影响,波动较大。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66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36.6%。其中,出口额2.22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34.7%;进口额0.44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49.0%

二、城市管理水平与建设显著提升

规范城市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建设的必要条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近年来全面深化我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各项工作,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让城市更宜居、市民更幸福的步伐加快。

(一)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强

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0.7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9%,全市户籍人口43.46万人,比2015年底增加0.89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3% 。全市在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17.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769.5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72%,绿地面积684.78万平方米,绿地率38.91%,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130.49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44平方米。

(二)增绿增效成果显著

2020年,完成3000亩天然林保护、3000亩三北防护林、3000亩退化林修复工程。在青银高速两侧栽植杏树等各类苗木1.7万余株,绿化长度18公里。治理煤矸石、粉煤灰、炉渣乱堆乱放行为,引导8户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责任,推进固废规范化管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1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三)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2020年,安装环境监测设备287套,淘汰改造锅炉370台,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60余户,取缔散乱污企业26户,罚款1430余万元。城区新增供热面积111万平米,累计超过1051万平米,“禁煤区”内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农村清洁取暖完成5.8万余户,建筑工地全部实现“六个百分百”。二级以上天数209天,同比增加13天。

(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2020年,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打造冀村镇仁岩村、峪道河镇桑沟村等14个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开展“治六乱、靓家园、迎小康”活动,完成农村改厕7689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三、和谐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2020年,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强弱项、补短板、兜底线、办实事,改善居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事业基础效应,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社会保障全面化,人民幸福感提升

“十三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0102元增长至2020年的27040元,年均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695元增长至2020年的16274“十三五”年均增长18.3%。

2020年末全市共有253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2015年底减少了7796人,说明我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1588.35万元;10942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保障资金3690.11万元;1713人纳入农村特困供养。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落地,。202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7万人,比2015年底增长33.8%;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9.11万人,比2015年底增长了4.5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3万人,比2015年底增长13.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7万人,比2015年底增长26.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19万人,比2015年底增长2.9%

(二)城市公共设施日新月异

     2020年末,全市实有出租汽车500辆;城区市区供气总量10468万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99.0%“十三五”年均增长14.8%, 其中:居民家庭用量1900万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59.4%,年均增长9.8%;2020年末排气管道总长度达233.28公里。

(三)教育文化事业健康向上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2020年末筹建山西电影学院汾阳实训基地,投用吕梁现代双语学校、山西令才腾飞实验学校,加快职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中国流动科技馆入驻海洪小学。公开选聘20名高中校长,高考达线率创历史新高。全部关停40所校外托管机构,在汾阳四中开办全封闭公办初中,租赁敬仁学校筹设公办寄宿制小学,建成禹门河小学校内公寓,安置1890名学生食宿,彻底消除多年安全隐患,得到省委巡视组充分肯定。

2020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所,共有在校生9753人;公办中小学140所,在校生47213人,在册教职工4054人,其中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7635人;高职中1所,在校生1506人;初中22所,在校生12622人;小学114所,在校生26956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543人;少体校、少艺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其中:特殊教育在校生75人。

2020年末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7所,在校生3966人,教职工594名,其中职高在校生171人;初中在校生1367人;小学在校生2428人。现有幼儿园及教学点147个,在校幼儿15539人,

(三)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数459个,比2015年增加17个,其中医院数1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411张,比2015年增长19.8%;卫生技术人员数2969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数1203人,注册护士1317人。

(四)城市治理全面加强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指示要求,健全市委、街道、社区、网格、楼宇五级党组织联动体系,2020年底建设41个党群服务中心、2个商圈党群企服务中心、31个城市驿站,形成智慧党建、雪亮工程、智慧城管、智慧环保等“九网融合”城市大数据治理格局。实行“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引导3343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214支全科网格员队伍,摸排矛盾纠纷982件,化解率100%。

“十三五”时期以来,在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平稳,城市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城市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为“十四五”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创新进取、砥砺奋进,奋力推进汾阳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