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0.43亿元,同比增长11.4%,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1。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在吕梁市增速排名第1。

(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8亿元,同比增长22.3%,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4,增速排名第4。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75亿元,同比增长0.2%,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1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1.59亿元,同比下降15.6%,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12。

(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3亿元,同比增长18.7%,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3,增速排名第3。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1元,同比增长5.3%,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4,增速排名第1。

(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9元,同比增长7.8%,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2,增速排名第13。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0.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4%,高于吕梁市平均增速(4.3%)7.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6.4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02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4.7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工业增加值183.00亿元,同比增长13.2%,占GDP的比重为60.9%;第三产增加值完成104.71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3.7%:61.5%:3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7.2、4.0个百分点。

(二)农业形势总体良好

2023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74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2亿元,同比增长3.9%。

1.粮食生产稳定。2023年全年粮食产量1.73亿公斤,同比增长0.3%,粮食播种面积60.53万亩,同比增长0.1%,单产285.5公斤/亩,同比增长0.3%。

2.畜牧业生产企稳回升。四季度末,生猪存栏9.6万头,同比增长2.3%;牛存栏1.24万头,同比增长4.6%;羊存栏6.3万只,同比下降2.7%;家禽存栏310.7万只,同比增长2.6%。

全年生猪出栏14.6万头,同比增长4.7%;牛出栏0.6万头,同比增长3.3%;羊出栏3.5万只,同比增长8.3%;家禽出栏665.5万只,同比增长16.2%。

3.蔬菜播种面积下降,产量持平。2023年,蔬菜播种面积累计为0.99万亩,同比下降17.8%,其中芦笋种植面积3883亩,减少1945亩。蔬菜产量1.48万吨,同比增长1%。单产1494.4公斤/亩,同比增长22.9%。

(三)工业经济增长较快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高于吕梁市(1.8%)13.4个百分点,在吕梁市增速排名第1。

1.酒的制造业稳定支撑。酒的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2.4%,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个百分点,是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2.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势良好。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

3.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白酒20.15万千升,同比增长11.3%;商品混凝土64.63万吨,同比增长0.2%;玻璃包装容器5.81万吨,同比增长12.0%;纸制品4208吨,同比增长34.0%。能源产品降幅明显:发电量35.55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0%;焦炭201.96万吨,同比下降23.3%;洗精煤137.45万吨,同比下降6.1%。

4.部分效益指标持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6.7亿元,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112.2亿元,同比增长63.8%;税金总额79.4亿元,同比增长22.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60.95元,同比减少5.23元,费用为6.28元,同比减少0.06元;资产负债率为53.4%,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8亿元,同比增长22.3%,高于吕梁市(2.4%)19.9个百分点,在吕梁市总量排名第4,增速排名第4。

1.大项目支撑有力。分规模看,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54.26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2.8%;500-5000万元项目73个,完成投资4.22亿元,同比下降13.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2%。

2.新入库项目带动有力。本年新入库项目共59个,同比增长3.5%,本年完成投资25.1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亿元及以上新入库项目12个,计划完成投资141.7亿元,本年完成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27.6%。尤其是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本年完成投资13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22.2%,有效拉动投资平稳增长。

3.二、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1亿元,同比下降21.1%;第二产业投资28.09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投资28.98亿元,同比增长33.4%。

4.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商品房销售复苏向好。随着经济恢复向好,房地产优惠政策显效,居民收入增加,房企投资意愿增强,居民住房消费信心改善。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贡献近四成。2023年,房地产投资22.4亿元,同比增长39.2%,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达38.3%。二是商品房销售复苏向好。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6%。

5.产业类和工业投资增速快,占比高。产业投资能够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增长动力,是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产业类投资29.7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0.8%;工业投资28.1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8%。

(五)服务业较快增长

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104.71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吕梁市平均增速(6.0%)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  5.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9%、金融业增长7.8%,均快于全市服务业增速;房地产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3.3%、5.1%、5.7%。

(六)消费市场增长较缓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5亿元,同比增长0.2%,低于吕梁市(1.9%)1.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5%)5.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59亿元,下降15.6%。

1.餐饮市场恢复较快。从消费形态看,全社会餐饮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0.2%;全社会商品零售额68.58亿元,同比增长0.2%。

2.乡村消费较为活跃。从企业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完成63.27亿元,同比下降1.0%;农村零售额完成10.48亿元,同比增长7.9%。

3.17类主要限上商品零售“10正7负”。增长的有:饮料类增长1.3%;化妆品类增长10.7%;日用品类增长10.1%;体育娱乐类增长11.9%;家电类增长4.2%;汽车类增长2.3%;中西药品类增长12.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5%;通讯器材类增长8.2%;家具类增长9.5%;下降的有:书报杂志类下降4.0%;金银珠宝类下降36.2%;粮油食品类下降7.8%;烟酒类下降42.5%;服装类下降21.8%;五金电料类下降7.5%;建筑装潢材料类下降90.3%。

(七)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小幅下降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7.4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3%;工业用电量7.07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7%。

(八)财政收支稳步增长

2023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41.86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6.89亿元,同比增长26.3%;非税收入完成4.97亿元,同比增长8.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3亿元,同比增长18.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9.72亿元,同比增长4.2%。

(九)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36.81亿元,同比增长14.9%,较年初增加82.81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80.20亿元,同比下降0.7%,较年初减少1.31亿元,存贷比为0.283。

(十)市场物价小幅下跌

12月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下降0.7%;1-12月CPI下降0.2%。

1-12月,八大类消费价格5涨3降:衣着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上涨0.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6%,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3%。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发展仍需巩固

1.畜牧业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我市缺乏集育种、饲料供应、畜产品收购、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养殖龙头企业,抵御市场、疫情、饲料上涨等能力较弱。具有特色明显的高效专业合作社较少,现有养殖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2.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我市设施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生产周期不长。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产后服务相对滞后,掌握农作物生长期间管理技术农民较少,对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3.特色种植业发展不充分。我市虽有汾州小米、核桃、长山药等特色农作物,但品种老化,规模受地形、气候等影响,始终没能有效扩大。品牌效应没能进一步释放,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工业发展稳中有忧

1.工业增长动力单一。近年来,工业增长主要依赖酒的制造业,占比从2021年的75.9%上升至89.7%,其配套产业高粱加工、包材制造等产业虽增长较好,由2021年的6户增长至14户,占比由0.5%上升至1.4%,但数量、规模均偏小,高端包装材料仍依赖省外购入,酒的制造业尚未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各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2.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一是新增企业体量小、行业分散。今年新入库的9户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仅3户,完成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0.9%,难以对规上工业产生有力的拉动。二是在建工业项目有限,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当前在建较大项目仅有汾酒2030技改、煤矿和东辉技改项目,未来两年能否投产达效犹未可知。

3.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缓慢。自2017年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14户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影响了工业经济质的提升。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没有工业企业,在库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展缓慢,影响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三)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1.民间投资市场疲软。当前,全市经济恢复较不稳固,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预期收益降低,投资能力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投资。2023年,民间投资完成28.04亿元,同比下降14.2%,民间投资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8.4%下降至47.9%。

2.第一产业投资下滑。2023年,我市第一产业在库项目16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1个,本年完成投资1.4亿元,同比下降21.1%,较去年同期(27.1%)下滑48.2个百分点,低于吕梁市一产投资增速(-15.7%)5.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7%下降至2.4%。第一产业项目数量少、投资规模小仍然是我市突出问题。

3.工业技改持续低迷。2023年,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下降17.8%,低于吕梁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1.9%)5.9个百分点。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3.6%下降至9.2%。特别是作为主导产业,酒的制造业技改投资完成1.5亿元,同比下降64.5%,现有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信心不足,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不强,对目前投资形势和后续工业转型升级有较大影响。

(四)限上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基础不够牢固

1.新企业支撑有限。年度新入库企业数量为39户,占限上财贸在库企业数(117户)的33.3%,大部分为刚达标企业,全年实现的零售额仅占限上消费市场零售额的16.0%,仅拉动限上消费市场0.7百分点。近3年新入库企业虽然数量多,但体量偏小,在原材料、用工成本均有上涨的形势下,仅能维持正常经营或保持小幅增长,难以有充裕资金扩大规模。

2.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能力不足。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1元,在全省排名第86名,月平均额仅2700余元,扣除基本生活开支后,可供挖掘的消费潜力有限。

3.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就业市场不稳定、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叠加因素使得消费者对未来充满担忧,影响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同时全市房价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教育医疗成本的不断攀升,导致居民不敢过度消费、不愿超前消费。

四、建议

(一)精准施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1.努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大养殖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加强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解决畜牧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扶持一批规模化养殖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

2.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设施农业服务水平。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扎实掌握设施农作物种养技术、管理技术。优化我市现有温室结构,研制出适合本地的,具有较好保温性和抗灾能力的标准化温室,带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3.继续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切实解决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高投入、低收益等问题,优化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释放更多品牌效应。

(二)专项推进,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1.用好白酒产业链“链长制”,加强招引和建设力度。招商和项目建设部门要突出项目落地挖潜力,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育链延链补链,继续拓展原粮供应、包材等优势和潜力领域,安排专业力量融合对接跟进项目,着力推动项目履约建设,紧盯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重点项目入规库,明确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目标、节点任务,促进新建投产入规。

2.强化培育,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各部门联动,建立从项目招引到企业培育全方位的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机制,狠抓企业升规培育和体量壮大,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聚焦“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深入摸底调查,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根据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督促企业主动申报“入规”,早日“入规入统”。建立退规风险企业库,对退规风险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扶指导,推动问题解决,努力稳定存量企业。

3.助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深化生产线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率,提升产品增加值。对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行业类别,引进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提升。

(三)精准施策,保障投资后续平稳增长

1.优化营商环境,稳固民间投资向好势头。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鼓励政策和措施,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民营企业长期投资信心,不断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2.加强项目储备,推动项目落地。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推进项目招商引资,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转型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以有效的投资拉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3.强化服务保障,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完善推进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在项目立项、土地指标协调、前期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地方协调工作方面,全力支持保障,统筹各方力量,切实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紧盯入库加快进度,随时开展项目摸排工作,完善项目入库手续,确保开工项目和新增项目及时入库纳统,以增量补存量。密切关注已开工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为全市稳投资注入新活力。

(四)落实落细政策,夯实消费恢复基础

1.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对新入库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关注度,强化各项政策措施推进落实,尤其加强对税收、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切实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2.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提振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消费券的发放,形成“稳就业”、“促消费”的良性循环。

3.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加大住房改革,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力度,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支持医疗教育事业发展,降低“三高”对居民的影响,解决居民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1-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亿元、%

指      标

本月

增速

累计

累计增速

备注

一、地区生产总值

--

--

300.43

11.4

季度

数据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2

--

15.2

月度

数据

三、固定资产投资

4.33

45.3

58.48

22.3

月度

数据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

73.75

0.2

季度

数据

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0.93

-37.8

11.59

-15.6

月度

数据

五、一般预算收入

1.38

-18.7

32.43

18.7

月度

数据

一般预算支出

6.12

24.5

49.72

4.2

月度

数据

六、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

--

636.81

14.9

月度

数据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

180.20

-0.7

月度

数据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32901

5.3

季度

数据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20209

7.8

季度

数据

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9.3

--

99.8

--

月度

数据

九、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

--

60.53

0.1

年度

数据

粮食总产量(亿公斤)

--

--

1.73

0.3

年度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