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沿黄九省(区)的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汇聚于此。

  走进展区,就像走进非遗博物馆,黄河流域非遗的农耕传统与民俗风情,“活”而“潮”地呈现,非遗保护传承取得的丰硕成果,尽在展示和体验里。

  “太精致了,做工太好了!”展会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小不同的500余只老虎共同组成的“虎虎生威”布老虎矩阵。这些布老虎来自沿黄九省(区),风格不同,形态各异,憨态可掬,引来观众赞叹的声音。

  其中,最大的一只是位于矩阵中心的山西黎侯虎。黎侯虎制作技艺已有2700年历史,它承载着无限的祝福和祈盼,也寓意着大河奔流不息,黄河儿女虎虎生威、无比勇健。

  不远处,来自兰州的宝贝——羊皮筏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围拢在一起细细欣赏。

  羊皮筏子,是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运输人员、物资而发明的水上工具。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陆路交通不是很发达,羊皮筏子是宁夏人民及黄河中上游两岸人们的重要水运工具。

  值得一看的还有二十四节气花馍矩阵。省级非遗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刚与他的团队历时40天精心制作了春分、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面塑。每个面塑栩栩如生,以“燕子飞来衔春归,蝴蝶飞舞驻花田”为意境制作了春分面塑。雨水面塑生动展现了“春江水暖,草木逐青”的景象。惊蛰面塑上除了燕子在伸展翅膀,还有几颗梨点缀在上方。每个面塑上面标注节气名称,并装点有该节气特点的图案。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我省有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4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在山西非遗美食展区内,头脑、油糕、羊杂汤、麻花、烙饼、元宵等美食现场制作,可现场品尝,纯正的味道引来观众啧啧赞叹。

  山西面食不仅是食物,还可以表演。展会期间,每天会有3个场次的面食演出。在C2展厅中心展示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西面食技艺传承人王彦芳、徐振海等为大家表演骑着独轮车做刀削面,踩高跷摇呼啦圈制作剪刀面、面气球等,传承展示山西面食文化。

  2023黄河非遗大展不仅可以逛、可以拍、可以吃,还可以玩,展厅内设置多处可互动参与的项目。

  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黄河非遗以及黄河人文风貌在游戏内进行还原展现,让用户在游戏中领略黄河文化魅力;尝试数字内容助力文旅融合,将腾讯游戏融入线下文旅场景中,通过游戏吸引用户来到现场参与互动体验;尝试IP文创助力保护传承,将游戏IP同非遗作品创作相结合,吸引游戏IP的爱好者认识非遗、喜爱非遗。

  游戏、非遗,二者看似相隔甚远,但实际上都是其时代的社会纽带之一。年轻人相遇在游戏世界,在这里娱乐、交流,拥抱黄河流域非遗。

  腾讯游戏《妄想山海》联动沿黄6省(区)总计12项黄河非遗文化进行游戏内植入,设置“遇见黄河”文化展览长廊,展出黄河非遗展品;同时文化长廊内将放置非遗唱片机,玩家可前往交互选择播放音乐,感受传统龙头琴乐器、花儿民歌的别样魅力。

  非遗,是跨越时间的文化沉淀,千百年来,历久弥新。此次展览挖掘了黄河九省(区)非遗魅力,以更多元、更年轻的时尚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国际时尚,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让古老的黄河焕发出新的能量与活力。(王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