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庄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杨家庄镇极端天气应对方案》的通知
杨政发〔2025〕21号
各村、驻镇站所:
为科学高效应对极端天气,强化次生灾害防范,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现将《杨家庄镇极端天气应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村、驻镇站所要充分认识极端天气应对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及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遇极端天气时,严格遵循响应分级和程序,迅速、有序开展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特此通知。
杨家庄镇人民政府
2025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杨家庄镇极端天气应对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针对杨家庄镇地形复杂、地质脆弱、交通线路长且易受极端天气影响、民房老旧比例高等特点,为建立科学高效的极端天气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防范,最大程度降低极端天气对我镇居民生命财产、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的威胁,保障辖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科学避险:将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各村制定操作性强的转移路线与避险策略。
2.预防为主,群防群治:强化隐患排查与监测预警,发动群众参与灾害预防,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3.分级响应,区域联动:明确各级应急职责,加强镇村之间、村村之间、网格之间相互协同,整合救援资源,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暴雨、洪涝、暴雪、冰冻、大风、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及其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极端天气应急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镇长任常务指挥,分管应急、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的班子成员任副指挥,成员包括应急管理办、自然资源所、水利站、农技站、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学校、各村包片包村干部和各村负责人。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调度;全面指挥和协调全镇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决策重大救援行动,协调区域资源调配,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研究解决应急处置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成员单位职责
各站所做好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听从总指挥调令。
1.指挥部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镇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研究解决应急处置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成员单位职责
应急管理办:负责综合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组织调配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
水利站:负责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开展汛情监测预警,组织水毁工程修复,协调防洪抢险工作。
农技站:负责农业灾情统计,指导农业生产自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自然资源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
派出所:负责维护应急处置现场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卫生院:负责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控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供电所:负责电力设施维护和抢修,保障应急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
学校:负责在校师生安全管理,根据极端天气预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各村:负责本辖区内极端天气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达,落实“网格化”管理,逐户排查危房、高陡边坡住户,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三、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各村设立兼职监测员,负责对本辖区内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房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二)预警
1.预警发布:应急指挥部根据上级预警信息或本乡镇监测情况,各村通过广播、短信、微信公众号、村级喇叭、铜锣警报、网格员上门通知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覆盖到每一户居民,在进山路口、村落公示栏设置电子预警屏。
2.预警行动:接到预警信息后,各站所和各村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村级组织立即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做好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分级
根据极端天气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级。
(二)响应程序
1.Ⅳ级响应:由乡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启动,指挥部办公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传达预警信息,督促相关单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2.Ⅲ级响应:由乡镇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批准启动,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值班值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指导各村(社区)做好群众避险工作。
3.Ⅱ级响应:由乡镇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批准启动,指挥部全体成员单位进入应急状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
4.Ⅰ级响应:由乡镇应急指挥部第一指挥长批准启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应急处置措施
1.人员转移:针对山区住户分散特点,当极端天气可能威胁群众生命安全时,按照“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原则,各村采用“分片包干、结对帮扶”模式,优先转移老人、儿童、残疾人,并妥善安置转移群众,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2.抢险救援: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排除险情,解救被困人员。协调专业救援力量参与救援行动。
3.交通管制:对受极端天气影响严重的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设置警示标志,疏导交通,保障救援车辆通行。
4.物资保障:及时调配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确保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生活需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定期补充和更新物资。
(四)响应终止
当极端天气结束且连续48小时无次生灾害风险,由总指挥宣布响应终止,转入灾后重建。
五、恢复重建
(一)灾情评估
应急响应终止后,由乡镇应急管理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各村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统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毁等情况,形成灾情评估报告。
(二)恢复生产生活
1.组织力量抢修受损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指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因灾受损的农业、企业等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
(三)社会救助
1.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和救助资金,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捐赠活动。
六、应急保障
(一)队伍保障
建立由乡镇干部、民兵、志愿者等组成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加强与专业救援队伍的协作,建立联动机制。
(二)物资保障
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投入,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储备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生活保障物资和医疗防护物资。
(三)资金保障
镇财政设立应急管理专项资金,用于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多渠道筹集应急资金。
(四)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通信畅通。配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指挥部与各成员单位、各村之间的通信联络。
七、宣传、培训与演练
(一)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宣传栏、宣传手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极端天气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辖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培训
定期组织镇干部、应急救援队伍、村工作人员开展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培训,学习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三)演练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极端天气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磨合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八、附则
1.本方案由镇极端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2.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晋公网安备 141182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