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1日在汾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汾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阎国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四年来的工作,并对下届人民政府和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及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为“十一五”奠定良好基础的四年。四年来,在中共汾阳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9.88亿元,比2002年(下同)增长140%,年均增长2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00元,增长128.8%,年均增长23%。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增长186.9%,年均增长3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增长190%,年均增长30.5%。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206%,年均增长32.4%。农村经济总收入27.3亿元,增长63.2%,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增长208%,年均增长3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亿元,增长33.8%,年均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8.5元,增长62.7%,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3501元,增长73%,年均增长14.7%。“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开局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比例由12.8:45.8:41.4调整为5.9:53:4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3年实现大丰收。优势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建成十大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优质核桃面积增加11.5万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达到7万余吨。特达和绿原公司被确定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项目牵动和园区带动战略,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累计上马大型工业项目32项,完成投资 40余亿元,新增利税7亿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三泉焦化工业园区累计上交税金4.65亿元。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累计关闭不法和非法排污企业93户,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煤焦化、酿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循环产业链。商贸流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晋园装饰城等10大专业市场和晋阳蔬菜等7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开发进程加快,完成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杏花村汾酒集团和贾家庄村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市域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迅速提升,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由15户增加到62户,净增47户。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公路密度由每百平方公里36.4公里增加到9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由428.9公里发展到1060.5公里。累计完成23条141.7公里市乡公路改造和1831.6公里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村通水泥(油)路率达到63%。城乡客运实现一体化,村通客车率达到90%。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新增节水面积5.8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9.6万亩。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45个村5.7万人的饮水困难。电力保障能力日益增强,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增容改造35千伏变电站3座,年供电量达到5.2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近3倍。通讯事业迅速发展。累计增加固定电话用户7.5万户,小灵通用户2.1万户,移动用户13.6万户。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相继完成了文峰街西段打通及中段拓宽改造、环城绿化带建设、城市供水二期、城区集中供热一期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城市服务功能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市区面貌明显改观。坚持城乡统筹,杏花村、贾家庄等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改革开放领域显著拓展,发展动力日益增强。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三个确保”得到有效落实。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完成37户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置换职工身份4331,核销不良贷款1.36亿元。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立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累计组织政府采购698次,涉及金额8646万元,节约资金 1147万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和完善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社保、卫生、教育、人事等领域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民营经济长足发展。新增民营企业866户,资产总额63.6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2006年民营企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205%,年均增长32.2%;上交税金3.9亿元,是2002年的7.7倍,年均增长71.9%;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4.3%上升到42%。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累计引进外地项目205个,签约引资近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6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64个,涉及焦化、酿造、冶金、城建、商贸等多个行业。

——社会事业发展显著加快,和谐汾阳建设全面提速。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市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亿元,新建学校27所,改扩建学校59所,撤并农村中小学81所。加快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汾阳中学被评为为省级示范高中,原英雄街中学迁入新校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课改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高考录取人数突破400人。扶持和引导民办教育发展,全市民办中小学校达到22所。加大科技开发、应用和推广力度,累计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2项,申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49项,位列吕梁市第一,被省政府命名为科教兴市示范市。加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市财政累计投入卫生经费4860.8万元。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由12.65‰降至9.52‰,自然增长率由8.32‰降至5.26‰。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发展农村有线电视84个村、6200户。注重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运动,成功承办了全省第十五届杨氏太极拳锦标赛,在吕梁市首届运动会上获得总分第一和金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统计、外事、档案、老龄、史志、人武、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公共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135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左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逐年提高。养老保险人数四年增加7984人,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加大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救助,认真做好“双拥”、救灾救济和优抚安置工作。城市低保提标扩面,人数由7401人扩大到11596人;农村低保全面启动,人数达到9914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累计破获刑事案件50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35名,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8.3平方米增加到29平方米,每百人固定电话拥有量达到55部,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3张,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2.4岁。

——政府行政能力显著提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清理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实行首办负责、限时办结和服务承诺制,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得到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牢记执政为民宗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向人民群众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全部得到兑现。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和提案,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311件,政协委员提案1046件。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重大事项向政协及各民主党派通报制度,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主动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努力做到民主科学决策。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坚持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种养和产业化经营,特达、绿原等1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上交税金3301.9万元。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全年农林水支出2983万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全年培训农民5.8万人次,转移剩余劳动力8000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637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推进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建成连锁农家店81个、便民店42个、农村超市5个。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8100亩,建设沼气池1000个。经过努力,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以14个示范村和26个治理村为重点,全面开展“治五乱、达五化”农村环境百日大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二)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经济增长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积极引资金、上项目。全年累计引进外地项目60,合同引资2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8亿元。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列入吕梁市“双百双千”重点工程的项目15个,已开工建设10个,落实资金25.4亿元;建成投产3个,新增产值2.2亿元,实现利税4430万元。汾酒集团20万吨啤酒、西鹏公司50万吨炼钢、飞龙商贸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实现产值31.8亿元,利税3.2亿元;吕梁三泉焦化工业园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八大焦化工业园区”之一;被省发改委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规划为龙头,以构建“五纵五横”的城市道路总体框架为重点,全面启动和实施“3113”工程。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2亿元(市财政投入4110万元),是历年来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年。东二环路面硬化、英雄路路面改造、文峰街中段路面改造、307国道二道涧河桥至贾家庄村口城市道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全面完工。东一环北段和南薰北路拓宽改造等重点工程相继铺开。狠抓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工作,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38盏,新建垃圾中转站3个。加大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市乡公路6条21公里、汾屯路路面改造4公里、三泉焦化工业园区一级公路3公里和102个村59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建设;太中银铁路全面开工;307国道汾阳段全线改造和汾阳至和顺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立项;改造城区电网5.8公里,乔家庄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营。引文入川工程完成土方开挖15公里,管道安装8公里。

    (四)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市财政用于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8.6%、18.6%和12.7%。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撤并农村小学12所,新建、改扩建学校16所,建成9个标准化操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受助学生达到14713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市人民医院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组织申报各级科技项目21项,发明专利15项,发展科技型企业6户。依法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四项”奖励扶助政策全部兑现。成功举办汾阳首届电影青年狂欢节暨贾樟珂电影《三峡好人》首映式,中国影视拍摄基地在我市挂牌。汾阳地秧歌和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新增杏花村汾酒作坊、北榆苑五岳庙和文峰塔3处国保单位。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省运会和全国第四届特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应急分队在全省军事比武中获得第三名。

    (五)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分别增长14.3%、9.9 %和24.7%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加强劳动保险监察,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农民工工资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发放农村低保金243万元,城乡低保实现一体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为1763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54万元。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9000余名优抚对象的优抚金全部兑现。不断创新和完善残疾人“五助一救”工作,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00例,救助贫困残疾人1200人。认真落实价格调控措施,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六)高度重视环境优化,和谐汾阳建设稳步推进

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打击私开矿、整顿和治理土地秩序、城市管理百日大会战“三大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效。取缔私开矿439个,抓捕私开矿主6名,收缴罚款773.3万元;查处违法占地2312.9亩,重点路段的违法加油站全部被强制拆除。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各种商业欺诈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34起,违法总值273万元。“平安汾阳”建设全面提速,“百日冲刺大会战”取得明显成效。打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7个,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56人。启动“五五”普法规划,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和信访稳定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全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较上年减少排放8.6%和9.6%。加大以煤矿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安全监管力度,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中共汾阳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政府求真务实、尽心竭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和40万汾阳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四年来忠实履行职责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全市人民,向所有驻汾单位和武警官兵,向所有来汾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身在外地、仍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的汾阳老乡,以及全社会所有关心支持汾阳发展的各位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四年来的工作,为我市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根本。4年来,全市上下冲破“汾老大”的思想束缚,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手段和创新发展环境,树立与时俱进、敢闯敢冒、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全社会谋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氛围业已形成。

     二是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不动摇是加快发展的主线。坚持上大项目、大上项目的方针,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进程,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发展民营经济,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后劲日益增强。

     三是坚持团结一致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政府工作全面提速。四大班子团结一致,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4年来的成就,是汾阳40万人民和全市广大干部职工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四是坚持把环境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4年来,我们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政务环境。

五是坚持科学决策、廉洁勤政、求真务实是加快发展的关键。4年来,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更趋完善;廉洁勤政、执政为民的理念已成为政府的自觉行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全市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出发,敢于见真、敢于碰硬,一些影响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六是坚持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是加快发展的保障。市政府每年把工作目标及时责任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和完善了考核、奖惩、督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回顾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汾阳的要求,我们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增长缓慢,产业素质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不稳,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才资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干部思想保守,创新意识差,作风漂浮,投资的软环境尚需不断优化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下届政府认真加以有效解决。

 

二、下届政府工作目标

 

各位代表,下一届政府正处于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历史时期,使命崇高,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下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大汾阳、大杏花的理念,充分发挥汾阳独特的区位优势、人文历史优势和品牌优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民生民安民富和促进社会发展,全力抓好“一带五园”(一带即:杏花村镇--汾阳市区--孝义市经济带;五园即:吕梁三泉焦化工业园、中国白酒第一村-杏花村产业园、演武橡胶工业园、栗家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山西省中小企业汾阳创业基地)建设,全面构建主导突出、多元互补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实现在吕梁争先进位和三晋一流强市的宏伟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下届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9亿元,年均增长21%,人均产值达到30900元,年均增长20.2%。财政总收入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

——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服务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旅游规模化为标志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5:50.5:45

——城镇化率达到52%,晋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初步奠定,基本形成汾阳——杏花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循环利用率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市区空气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20天以上,工业企业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5%。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30元和6800,年均分别增长13%14.2%。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覆盖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变化和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发展慢,我们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发展慢,我们就实现不了汾阳的振兴;发展慢,我们就对不起汾阳40万人民。加快发展是我们最现实的选择、最硬的道理和最根本的任务。只有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才能始终把握区域竞争的主动权,才能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才能无愧于汾阳人民。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灵魂。发展是主题,科学是前提。只有科学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使经济社会、人与自然更趋协调。科学发展必须贯穿到我们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各级干部的执政理念之中,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

——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这一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发展的最强动力。惟有创新,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汾阳要发展,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我们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牢牢把握和谐发展这一根本。和谐是发展的目标,发展是和谐的保障。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把和谐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目标去追求,着力解决加快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着力解决社会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用追求和谐的思想方法、促进和谐的工作机制,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汾阳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三、今后五年及2007年工作任务

 

    当前,无论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省内环境还是汾阳自身情况,都为我市实现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扎实苦干,才能重树汾阳形象,重振汾州雄风。今后五年,市政府必须扎实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后五年,“三农”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主攻核桃、小米、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着力构筑“四大体系”,切实抓好“五项建设”,努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到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总产稳定在17.5万吨左右;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优质谷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畜牧业收入达到3.9亿元,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65%。

    积极构筑“四大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要树立用工业化手段抓农业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边山百里核桃林带,建成5000亩精品核桃园区。利用我市被列为全省优势农产品谷子示范基地的扶持政策和配套资金,扩大优质谷子种植面积,建成带动全市、辐射全省的谷子示范基地。依托汾酒集团和其它酿酒企业,建设10万亩酿酒高粱基地。积极支持畜牧业生产,突出发展节粮型、草食型畜禽,全面推进畜牧机构改革和产业化发展,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畜牧收入突破千元大关。扶持特达、绿原等龙头企业上规模、创品牌、深加工、拓市场,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创新农业组织方式,引导和扶持农民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以农业组织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5年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个,培育农民经纪人3000人。农业服务体系要以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和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农业支撑体系。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职能,抓好基层农业技术和推广体系改革,发挥好基层农技人才的技术优势。全力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疾病的防控监督,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手段,实施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推广、示范和普及水平。5年内培育科技示范户4000户,带动农户8万户。农产品市场体系要以“万村千乡”、“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市场建设工程为纽带,大力推行农村连锁经营,支持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发展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发挥供销社和其它流通主体在农产品购销中的作用,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加强农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鼓励扶持凌宇公司做强做大。农业人才支撑体系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5年内,培训新型农民30万人次,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

    全力抓好“五项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主线,推进灌区水利和小流域治理工程。有计划地搞好主要河道的疏通、改造和治理,构筑完善的防洪体系。制定人畜饮水解困规划,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5年内重点抓好1个部级、2个省级节水园区建设,发展节水面积2.5万亩。解决边山9.76万人和砷病区8.3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造林绿化建设要在不断完善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同时,继续推进“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发展民营林业,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营林格局。5年内植树1400万株,建设260个生态经济园林村。农业机械化建设要以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运用为重点,加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等农机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户,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5年内,农机大户、专业户分别新增150户和1210户,机械化收获率达到50%。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认真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多渠道增加投入,充分利用涉农捆绑资金,建立“一企帮扶一村”机制,突出抓好“四化”(街巷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五个一工程”(每个村建设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小学)建设。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市80%的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同时,要从机构、政策、机制、资金等方面加大力度,做好移民并村和插花贫困人口帮扶工作。小城镇建设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杏花村、贾家庄、三泉、冀村四镇为重点,认真落实小城镇建设中户籍、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面规划,认真实施。要把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大二、三产业发展,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带动全市农村工作的发展。

    二)以稳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为目标,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按照“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园区带动、借势发展、大项目牵动和质量兴市“四大战略”,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壮大规模、延长链条和集群发展,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后续产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上求得新突破,到2011年,力争形成以“一带五园”为载体,煤焦、酿造、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橡胶、冶炼、化工、机械制造、旅游和服务业十大产业为支柱的经济新格局。

     实施园区带动战略。重点是在建立健全园区组织机构、完善园区规划、制定并落实园区优惠政策、改善园区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吕梁三泉焦化工业园、中国白酒第一村-杏花村产业园、演武橡胶工业园、栗家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和山西省中小企业汾阳创业基地建设力度。到2011年,力争建成1至2个国家级工业园区。

     实施借势发展战略。重点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营造环境,制定出台《汾阳市社会引资投资奖励办法》,动员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创新招商方式,综合运用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绿色招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同国内外商会、办事处等机构的联系,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突出招商重点,着力引进龙头型、税源型、科技型项目,力争在煤化工、城市基础设施、第三产业等领域实现招商新突破。建立招商引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后续服务工作,不折不扣地履行招商合同、兑现招商承诺,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5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力争突破百亿元。

    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重点是要树立“大项目”支撑汾阳大发展的理念,在抓好吕梁“双百双千”、“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同时,集中精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重点项目落实、监督和协调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强化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依托汾酒大道和汾孝大道,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信息、科技、金融等第三产业,形成杏——汾——孝经济带。

    实施质量兴市战略。重点是想方设法创品牌、创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制定并落实质量兴市的规划及扶持政策,全面开展质量兴企和质量兴业活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11年,完成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等传统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申报,80%的优势农副产品完成商标注册。培育形成森力啤酒等20个省优产品,网架钢球等2至3个国优产品。

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上求得突破。煤焦业要以三泉焦化工业园区为平台,围绕大机焦生产,上延采煤、煤炭洗选、煤矸石和余热发电、建材等行业,形成500万吨原煤、1000万吨精煤、60万千瓦发电的生产能力;下延以煤气综合利用为主的煤化工业,形成5万吨粗苯、5万吨硫铵、200万吨甲醇、20万吨煤焦油的生产能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按照“规范发展、科学管理、关小上大”的原则,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彻底解决“一证多坑”问题。支持东辉、五麟、文峰、中煤龙泉等大型企业扩大焦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清洁发展、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酿造业要以打造中国白酒第一村(杏花村)为目标,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加大力度支持汾酒加快发展,依托汾酒发展种植基地、相关产业及会展、休闲、旅游等产业。加快地方酒业发展,培育知名品牌,重点扶持汾阳王、神泉、汾州酒业、招福酒业等酒类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筑建材业重点支持网架、石料、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等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支持网架行业发挥优势,在资质申报、品牌创优、拓展市场、强强联合上下功夫,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石料行业规范开采,用现代工艺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支持水泥行业加快改造,集中力量上马大型生产企业;支持制砖行业按照新型墙体材料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工业废渣,上马空心砖等新型建材项目,严格控制实心粘土砖生产,引导文峰电厂等企业利用粉煤灰生产陶粒等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要按照突出特色、发展绿色、引深加工、开拓市场的要求,扶持特达、裕源、国兴、绿原、紫苑等重点企业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力争在核桃粉、核桃露等潜力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取得突破。

在培育壮大后续产业上求得突破。橡胶业要加快整顿和规范,坚决取缔一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土小”企业,提升传统工艺,培植大中型加工企业,开发橡胶粉等产品。冶炼业要积极利用区域容量置换政策,突出扶持符合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建设,重点支持西鹏公司上马630立方米以上炼铁技改项目和40吨以上转炉炼钢项目。化工业要以煤化工为重点,充分利用五麟和东辉公司等焦化企业的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基础原料,积极引进台湾李长荣集团等国际大型企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加快精细化工产品开发步伐。鼓励和支持化工企业由初加工、单一型,向系列化和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甲醇、粗苯、精苯等化产品开发和生产生活用气的煤气综合利用体系。加大整顿和规范力度,改造提升二硫化碳企业。机械制造业要发挥我市机械加工产业的传统优势、人才技术优势和原材料优势,整合有效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扶持海盟等有市场、有潜力的机械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全面提高我市机械制造业的档次和水平。

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求得突破。以搭建平台、引导民营企业入园投资、有序发展为目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理顺体制、盘活资产为目标,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部完成市属38户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实现“一退两置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大对民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培养教育,增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加快山西省中小企业汾阳创业基地建设,使之尽快成为民营企业家创业的平台。今后5年,力争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1年民营经济实现税金占到财政总收入的50%。

    (三)以增强发展活力为着眼点,扎实推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和人文历史优势,以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晋西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认真落实《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改造传统服务业、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档次和水平。

改造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加强现有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功能,提升档次,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功能齐全、连接城乡、辐射周边的市场集群。

壮大现代服务业。制定《汾阳市物流发展规划》,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构建以汾柳高速、汾和高速、307国道、汾孝大道、太中银铁路为中轴的现代物流网络。到2011年,建成3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和10个一级以上的物流企业,把我市建成辐射周边区域的运输物流枢纽。加快发展通信市场,规范和发展网络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咨询、评估、法律、会计、科技、人才和就业等各类中介服务业。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体育、会展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养老、卫生等群众需求迫切的服务产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发展高效规范的市政与公共服务业。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按照《汾阳市旅游总体规划》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区域协作”的发展思路,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推动景区开发和建设。依托人文历史优势,发展具有州府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依托马刨神泉、三十里桃花洞等主要景点,开发峪道河风景旅游区;依托汾酒集团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展酒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贾家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发展休闲度假、生存拓展训练、农家一日游等特色旅游。逐步将我市各景区、景点纳入晋中、太原旅游循环圈。

(四)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化进程

围绕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晋西商贸物流中心,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切入点,按照“新旧并举、建管结合、内造精品、外搭框架”的基本思路,遵循超前规划、适度扩张,改造新建、统筹结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控制、重点推进和科学合理、合法可行的原则,大力实施“3113”工程,构筑“五纵五横”城市道路主体框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城建新格局。

强化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杏花建设规划和城市修建性与控制性详规三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应用系统理念规划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加强汾孝大道、汾酒大道、汾屯线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红线控制。加强综合治理,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全力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一街一策、一片一案”的方式,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利用社会资金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彻底解决“城中村”问题。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十三项重点工程:一是东一环拓宽改造工程;二是英雄南路打通及南延至汾介线工程;三是汾酒大道建设及西河路路面改造工程;四是汾孝大道建设;五是东正街改造工程;六是汾阳广场建设及城区中心人防工程;七是东一环从富民路北延至贾家庄腾飞塔道路建设;八是文峰街东段拓宽改造及东延至文峰塔道路建设;九是南二环至汾介线及南二环至望阳路拓宽改造工程;十是南薰街拓宽改造及南延至汾介线道路建设;十一是文湖景区建设;十二是鼓楼北路拓宽及东侧连带区域改造工程;十三是胜利街西段打通改造工程。

提高城市管理和经营水平。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方针,持续开展市容市貌、市场管理、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职能,组建公共社会事业管理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五)以交通电力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支撑产业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科学规划,加快完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交通建设,提高路网质量和管护水平。按照“形成网络,提高等级”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五年内,完成147个行政村797.1公里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村通率达到95%以上;建成一个二级客运站、13个乡镇汽车站,农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8%;完成25公里市公路改造,实现市公路全部油路化。完成340省道河北村至   峪村13公里路面改造和汾平高速连接线大相村至河北村段21公里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建设贯通西部5个乡镇的边山循环公路和沟通东部4个乡镇的等级公路,实现全市乡村公路的大循环。建成三泉焦化园区铁路专用线和一个等级货运站,配合完成汾和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建设。

继续推进电网建设,缓解电力“瓶颈”。着眼于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今后五年要新建冀村、杨家庄2座35千伏和贾家庄、白石2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乔家庄110千伏和平陆、峪道河、栗家庄、阳城435千伏变电站。根据城市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完善改造相关线路和电网。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优化全市电网结构。

    (六)以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为切入点,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使用先进的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环保产业和产品。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监管,落实对节能降耗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高耗能企业税费征管的力度。强化全民的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为优势企业腾出资源、腾出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引导、帮助、支持被淘汰企业转产、技改或新上符合产业、环保政策和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新项目。

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认真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新建项目的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要达到100%。对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凡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完不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一律关停。加强对各类“土小”企业的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城市周边及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焦化、水泥及冶炼等行业的烟尘、粉尘污染治理力度;抓好城市饮用水源环境监管,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立再生资源回归利用体系和废旧物资交易集散市场。继续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实施集中供气工程,大力推广煤气和洁净型燃煤。到2011年,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供气率分别达到65%和60%,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加强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开采岩溶水,保护好峪道河、向阳河等水源区。加快节水汾阳建设,建立节水型农业和工业生态体系。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决查处各种违法占地行为。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盘活存量土地。进一步规范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严格执行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千方百计节约城乡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社会公共事业项目的建设用地。

(七)以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为目的,扎实推进和谐汾阳建设

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民生民安,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切实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制定并落实财政扶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强化税收征管,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税源管理。在总量的增加上,要盯住大企业、大项目;在一般预算收入上,要抓住小税种,挖掘增收潜力,确保主体税种应收尽收,小税种不遗不漏。坚持税费并重原则,规范各种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它非税收入的征缴管理,增加预算外收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支持,设法扭转因体制等原因造成财力不足的被动局面,不断探索增加一般预算收入的途径和办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扩大覆盖“三农”、教育、卫生、社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范围,集中财力,一年办好12件大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1年,全市撤并小学70所,中学4所,新建高标准寄宿制学校10所。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今后教育专项经费要全部用于教育事业,重点是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学校教学设施的配备。2009年以前要基本消除危房学校。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同步调整城区学校布局,逐步缓解当前班容量过大的问题。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组建乡镇教育委员会,强化乡镇党委、政府抓教育的责任和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室,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大对校长队伍的选聘、使用和管理力度,公开选聘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担任校长。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学科带头人。要按照“定向招聘、合同管理、强化考核”的办法,公开招录一批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解决教师缺编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区教师到农村轮教工作制度和适龄儿童就地入学制度,着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扩大免书费和寄宿制学生生活困难补助人数。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有学可上。规范民办教育,鼓励社会资本向幼儿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投入。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培养本地化、应用型人才,努力使普通高中在校生与职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1:1。巩固“普九”成果,培植高中龙头学校,打造汾中、二中名校品牌,重塑汾阳教育强市形象。要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高中教育质量达到吕梁前列、全省一流的水平。同时要大力支持省、吕梁市驻汾大中专院校学校建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城乡卫生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利用3年时间按标准全面改造12所乡镇卫生院,80%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和专科医院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发展社区卫生,建设15个社区卫生站。公开招聘医卫人员,充实医卫队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卫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的防治。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成立农村药品配送中心,实现城乡药品同质同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监督,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继续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村网络文化工程。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汾州文化品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在城市改造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增加居民区的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崇尚孝道,培养公民高尚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文物保护,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关系,做好历史街区、古建民居、古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快村村通广播电视步伐,扩大有线电视覆盖范围,推进城区数字化电视进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性别比综合治理,提高人口质量。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搞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兼顾其它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重点抓好党政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四支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优人才发展环境,为现有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类紧缺人才;要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不断培育我市急需的人才。要营造良好氛围,使各类人才能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为我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其他新增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力争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万个。加大各项社会保险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强化企业和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缴率和发放率。认真做好城镇集体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农村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企业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到2011年分别达到2.3万人、3万人和2.3万人。社会各项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超过85%。推进和完善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户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优抚安置和老龄工作,加快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进一步加快依法治市步伐。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认真贯彻《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重新调整社区布局,充实社区队伍,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创建和谐社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大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突出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加强基层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城防大队和防爆大队。在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复杂场所、要害部门等实施“天眼工程”,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选聘政法院校和政法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公安队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城市改造、企业改制、征用土地等方面要注重依法规范行政,切实维护农民、居民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工作。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商业欺诈行为,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措施,提高各级各部门尽职履责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抓好以煤矿安全生产为重点,以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提高煤矿设施和装备水平。加强对资源整合矿井的监管,坚决制止以掘代采、以包代管、超层越界、超能力和超定员生产,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的矿山监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依法追究矿主、业主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八)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总要求,扎实推进政府改革和建设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担负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按照“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要求,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要求,赢得群众信任。

不断创新理念,坚持科学施政。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扩大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努力为社会提供透明、便捷的政务服务。

始终牢记宗旨,坚持为民勤政。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谋划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需要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任务,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尺,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着力解决汾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会干事、干实事、能成事的干部队伍。围绕“提质、提速、提效”,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加强政务督查、限时督办、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估,确保政令畅通、务求工作落实。

主动接受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进一步提高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的办理质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度,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健全政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坚决做到工作有安排、必落实;坚决做到有诺必践,有践必果,提高政府公信力。

倡导廉洁自律,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监管,推进源头治腐。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135”工程,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增强和作风的改进。加强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反对各种铺张浪费行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全力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2007年是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我市抓基层、打基础,力争在今后5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跨越的奠基之年;也是我市在吕梁争先进位、打造三晋一流强市的实干之年。做好2007年工作,对全面完成今后5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为此,确定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62.3亿元,增长25%;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财政总收入14.52亿元,增长24.7%,力争完成16.7亿元,增长4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增长10%;市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3元,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和5.3‰以内。为保证以上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市政府将全力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14个试点村和21个重点推进村为典型示范,进一步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完成宏海食用油年产1万吨系列调和油和西阳城山宝4000吨白灵菇加工项目;上马裕源公司核桃乳酸菌项目。新建一个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和一个水产批发市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加强农业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引文入川汾阳段工程,完善冀村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解决阳城乡见喜片14个村1.5万人的饮水安全;积极协调解决向阳河流域8个村的饮水问题;建设栗家庄节水园区,新增节水面积2000亩;实施峪道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改善节水面积20000亩。加快“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成植树280万株,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6%。完成汾州核桃的原产地保护工作。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抓好“双百双千”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东辉、五麟煤气转化甲醇项目;抓好汾酒集团与森力啤酒公司合作的20万吨啤酒技改项目建设;完成建筑金属结构公司5万吨钢结构和西鹏公司50万吨炼钢项目;推进贵州成黔公司10万吨铝酸钙、文峰陶粒生产和金塔山60万吨焦化项目建设。扶持2个5000吨以上大型物流贮运企业建设;完成文湖景区、石盘山景区、杏花村景区、峪道河景区的详规制作,全面铺开文湖景区建设。完成中国白酒第一村——杏花村产业园规划。

(三)以实施“3113”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全面铺开汾酒大道(307国道贾家庄村口至永安村拓宽改造)、汾孝大道等十三项城建工程建设;铺开西河路南段三角区拆迁造绿工程;争取实施西二环、北二环道路建设和文峰街中段农机中心连片区域改造等城建工程;完成西河路路面改造和城市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左右。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有效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和动迁户的住房困难。完成榆林--济南汾阳段天然气工程规划,筹建城市供气公司。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的硬环境。交通建设上,完成8条65公里市乡公路改造、汾屯线12.4公里路面改造和307国道冀村至离石段改扩建工程。新增通水泥(油)路村35个,新建阳城、杏花村、肖家庄、栗家庄4个乡镇汽车站和11个农村候车亭,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达到70%。电力建设上,重点做好乔家庄110千伏变电站的增容改造及设施完善;争取实施峪道河、栗家庄2个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

(五)以增强活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完成粮食系统27个企业和市造纸厂、传动轴厂、食品公司、铸造厂的改制工作;铺开并力争完成市印刷厂、量具厂等企业的改制。

(六)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加强小税种征管,认真做好城维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地方小税种征收工作;制定非税收入征收奖励办法,把应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全年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92亿元。

(七)以教育卫生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东关中学改造和府学街小学搬迁工作;吸引社会力量,建设一所“民办公助”高中;整合职教资源,新建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撤并小学31所,完成10所学校1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通过省政府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验收;组建集教研教改、教师培训、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培训中心;全市高考达线人数、达线率超去年。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建设工程,为乡镇卫生院配齐B超、X光机和心电图“新三件”。举办汾阳2007年青年导演训练营和第二届电影青年狂欢节。完成20个村、3000余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0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50人。城镇职工参加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增长5%以上,工伤保险人数增长8%以上,农村养老保险人数突破2万人。

(八)以“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认真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之风,以作风的大改进推动工作的大落实。要把作风转变体现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任务的推进上,进一步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跟踪负责制和考核奖惩制,确保全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市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努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分别新建和改造2所乡镇卫生院,新建100个农村甲级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医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二是改善边远山区学校办学条件,支持6所农村寄宿制小学配置暖气。三是关心帮助农村特困群众生活,对9906名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 1600名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四是加强企业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将临时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五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沼气1000户;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修建通村水泥(油)路76.2公里。六是改善城镇困难居民住房状况,建设安康工程5万平方米,解决625户困难居民住房;建设廉租房1.6万平方米,改善特困居民住房困难。七是帮助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培训农民10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人。八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发展连锁农家店40家;实施“放心肉”工程,建设一座日屠宰300头生猪的定点屠宰场,保证人民群众肉食安全。九是全面启动“信贷支农工程”,投放支农贷款14.3亿元,重点支持15个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扶持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十是改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增长22.6%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0%。

各位代表,汾阳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汾阳的明天靠我们共同去把握。发展汾阳人人有责,汾阳的事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办。目前,全市上下期盼发展、改变现状、重振汾州雄风的愿望非常迫切,加快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汾阳大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让我们在中共汾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殚精竭虑,求真务实,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谱写汾阳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汾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