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肩负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任务的山西,坚定向新而行,在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新型工业化是主导

  走进山西东睦磁电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磁敏感材料的一期生产车间,多台机械臂正“火力全开”,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个个磁环从生产线上产出、打包,发往全国多家知名企业。

  位于临猗县楚侯工业园区的山西东睦磁电成立于2022年8月,产品涵盖了从铁粉芯到高性能铁镍磁粉芯等全系列金属磁粉芯,主要用于家电节能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组件、光伏发电、数据中心服务器、5G通信、电力电子等领域。

  这是我省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布局发展71个工业类开发区,做大做强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梯度培育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形成了79个山西精品,一批新产品走向全国、享誉全球。

  “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制造出全球最宽、最薄的“手撕钢”,厚度仅为0.015毫米。从折叠屏手机、USB接口到航天压力传感器,都有它的身影,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钢铁业是传统行业,但我们的研发和产品直接对接市场前沿。对所有太钢精密带钢人来说,虽然站在行业前沿,但总是不敢满足,不能满足。”该公司负责人说,“‘手撕钢’未来可期,我们一直在奋斗路上。”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内,智能化设备发力,每4.4分钟下线一台挖机;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700kW蓄电池机车安全运行突破2万公里,为铁路装备领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创新示范;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出高端车用润滑油、风电齿轮油、轨道交通齿轮油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并应用于各类高端细分场景,目前已有50多种润滑油产品取得国际国内先进主机厂产品与台架认证……

  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山西华翔集团,一张覆盖3个园区的华翔5G专网建成,使数据实现了毫秒级传输。通过5G工业网关,该集团实现了对3000台以上的设备以及人、财、物、能等数据直采,并搭建起七大数字化管控应用平台,推动生产经营提质增效,人均产值提升33%,降低运营成本8%。

  向“高”攀登,追“智”逐“绿”,山西制造业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科技创新是引领

  2023年12月22日,“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作为“晋创谷”先行区的“晋创谷·太原”正式投入运营。

  在“晋创谷·太原”梅花形状的大楼内,一间间办公室宽敞而明亮。首批来自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院所68个科研团队和初创企业入驻,配备了高校成果转化、政务、金融、科技等全方位服务体系,为科创团队和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建设“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是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助力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省委、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科创团队及企业入驻、科技创新、产业落地、科技金融、公共服务5个方面政策措施,形成“1+5”政策体系。科创团队入驻全流程服务机制、创新落户企业注册资本支持、实施科技成果评价激励计划……一系列奖补政策,为“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孵化企业、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投资容错等多方面保驾护航,“诚意”满满。

  “晋创谷·太原”的第一家入驻企业——山西中北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前沿科技型的初创公司,团队面向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需求研制的系列化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神舟”“嫦娥”等多个运载工具。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里科研场地大、物业服务到位,而且注册公司有财政支持、签约下单享受补贴、完成产值有奖励,很适宜科创团队和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不出大楼就能享受一整套优质服务。”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面向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特别是在煤制油气、煤炭灵活发电、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煤制芳烃技术、煤炭的分质转化等领域的布局研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目标和山西转型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院长孙予罕表示:“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强化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意识,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重大基础设施的创新平台建设,形成省内外创新机构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为山西和全国煤炭的低碳高端发展奠定科技基础。”

  新型能源体系是支撑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我省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为国家试政策蹚路子、为山西促转型蓄势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智能化煤矿数量、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以及风光发电装机容量,都排在全国前列。

  今年一季度,山西外送电量达41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9%,创历史同期新高。记者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为提升晋电外送能力,我省加快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目前已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14回500千伏”的电力外送通道网络,外送能力超3000万千瓦。在加强空中走廊硬件建设的同时,我省依托“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发挥“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积极开展跨省、跨区市场交易。目前,山西外送电省份扩至23个,2023年首次向青海、四川供应中长期电力,首次实现晋电入藏,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用电需要。

  同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山西外送电力不断向“绿”向“新”,电力外送含“绿”量不断提升。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达到5164.08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38.48%。一季度,我省新能源外送电量3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63%,新能源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为我省促进能源产业清洁低碳转型、做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作出扎实贡献。

  我省煤炭智能绿色水平大幅提升,全省目前累计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矿,布局30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先进产能占比81%。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巩固拓展煤炭主产区优势,推进煤矿数字化转型,2027年年底全省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因地制宜推广煤炭绿色开采技术。

  山西是我国最早进行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省份,产量规模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煤层气产量创历史新高,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八成,煤层气产业已成为我省新型能源战略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已建成6个年产量10亿立方米气田,形成了完整的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体系。

  3月27日,全国首家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太原上线,有力推进了全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煤炭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如今的山西转型发展正处于重要窗口期,全省上下正凝聚非常之力、下足恒久之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