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市气象局更新时间:2023-01-14

汾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干冷少雪;春季多风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暖,春寒,伏旱,秋涝等极端天气,时有出现,而且近几年越来越明显。

据1981---2020年资料统计汾阳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0.7℃;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2℃,极端最低气温为-25.0℃(1990年2月1日),七月份平均气温24.4℃,极端最高气温为39.1℃(2010年7月有两日)。历年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可相差29.6℃。

          

进入21世纪以来,汾阳市全市年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以2019年为例,当年年平均气温 11.9 ℃,本年极端最高气温 37.8 ℃,出现在7月2日;当年极端最低气温-16.3℃,出现在1月16日。

      

一般10月上旬最低气温降至0℃或以下,第二年四月下旬升至0℃以上。大于0℃的积温4309.1℃,大于5℃的积温4233℃左右大于10℃的积温3919.8℃左右。

全年无霜期202天(按白霜计算),平均初霜日在10月上旬,终日在4月中旬;最早的初霜日为9月15日(1974年),历史最迟的终霜日为5月17日(1980年)。历史最长无霜期可达253天(2002年),而最短无霜期只有127天(1981年)。

        

历年平均湿度为58%。夏秋季盛行暖湿的东南风,阴雨天气多,湿度大,冬春季节受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多风少雨,湿度小。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大值在日出之前,最小值在15时左右。

历年平均气压为930.3百帕,最高出现在2004年10月25日,为990.5百帕,最低出现在2009年2月12日,为908.7百帕。夏秋季节气压低,多雨少风,冬春季节气压高,少雨多风。

     

年平均降水量419.8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718.1毫米(1988年),最少年降雨量只有260.7毫米(1997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40.2毫米,发生在1997年8月6日,按季节年内各季分配极不均匀;春季3-5月降雨量为65.1毫米,占全年14.8%。夏季6-8月份降水246.5毫米,占全年56.1%。秋季9-11月降水量26.4毫米,占全年26.4%。冬季12-2月降水量为12.0毫米,占全年2.7%。

1988年7月,降水量达到357.6毫米。同年8月份,降水量达到194.7毫米,为历史最多月降水量,暴雨使得汾阳市两端县区山洪暴发,庄田淹没,损失严重。7月1日到8月6日,总降雨量达560.8毫米,超过正常年份全年的总降雨量。仅7月15日至8月6日就五次遭受冰雹、暴雨、洪水灾害的袭击。第一次是7月15日凌晨5时40分至6时,大风、大雨和冰雹一齐袭来,20分钟就降雨71.4毫米,使阳城、见喜、三泉、城关、肖家庄、栗家庄的11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受灾的葵花、棉花、芝麻、瓜类及蔬菜基本绝收,大秋作物也损失严重。第二次是7月20日,这一天早、晚连降两次暴雨,共降雨84毫米。当晚山洪暴发、虢义河、董寺河决口,使见喜、城关两个乡的部分村庄受灾。第三次是7月23日5时至7时半,降雨89毫米。由于短时间连续降雨,地下水份含量处于饱和状态,雨水径流量达90%以上,形成了平地起水与山洪暴发同时并发的状况,使虢义河、阳城河、董寺河、禹门河4条主要洪水河多处决口,全县14个乡镇的200多个村庄,22269户遭到洪水袭击。在这次灾害中,三泉镇的巩村、义丰南,阳城乡的吴南社、昌宁宫,城关镇的南关、东关等村遭灾十分严重。第四次是8月4日,阳城河、虢义河上游的石庄、杨家庄、南偏城降大暴雨,使阳城、见喜、石庄等乡镇再次遭受灾害。第五次是8月6日凌晨2时零5分至4时25分,我县太绥公路以西的丘陵山区降雨170.2毫米,平川地区降雨145毫米。据水利部门测算,西部山区以及丘陵地区7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降水总量为1.19亿立方米。这么多的洪水,县境北部洪水通过上庙沟、林业沟、石门沟、黄沙沟、安上河和小相河一齐向杏花村镇境内袭来,使杏花村汾酒厂、东堡、西堡、下堡、小相等村全部进水。特别是杏花东堡村洪水深达2米左右,这股洪水漫过太绥公路以后进入了罗城洼和马寨洼。椐统计,全县4.4万户18万多人遭灾,有4万多间房屋倒塌、下陷、裂缝,有57人死于洪水灾害,876人受伤。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0万亩。国营、集体工商企业有42家遭洪水袭击,水泥厂、轴承厂、木器厂、农修厂等14个企业遭灾停产。受灾乡镇企业1569个,其中113个骨干乡镇企业遭灾停产。汾阳主要出境通道太绥公路中断交通9天,对外邮电通讯中断17个小时,县城供水瘫痪3天。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9亿多元。

年降水日数为73.6天,其中春季3-5月16.6天,夏季6-8月31.2天秋季9-11月19.3天,冬季12-2月6.7天。

暴雨多出现在6-8月份,山区和丘陵低于多于平川,1981-2020年,共出现日降水≥50毫米的暴雨天数为21天,主要出现在近18年,日降水≥100毫米的暴雨没有。

全年降雪主要发生在1-3月,10-12月,平均降雪天数14.5天,积雪天数20.6天,积雪最大深度为22厘米,发生在2009年12月12日。历史最早的降雪发生在2010年10月26日,最晚的降雪发生在1965年1月27日。历史最早的终雪日1977年2月7日,最晚的终雪日1965年4月27日。

全年雷暴平均天数为21.9天,主要发生在4-10月份,历年最多是2003年,40天。

冰雹平均天数0.3天,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川甚少。

1961-2013年蒸发量资料统计表(五)(毫米)

       

境内蒸发受温度、湿度、风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年平均蒸发量为1898.6毫米,大于年降水量四倍,因此气候干燥,年平均蒸发量最大主要发生在5月份,月蒸发量为298.9毫米,最少为1月份,仅为47.1毫米。(由于上级部门规定,蒸发观测2014年取消。)            

年平均日照时数2389.5小时,最少出现在2016年,为1832.1小时,最多出现在2020年,为2985.4小时。年内春季3-5月晴多阴少,日照时数692.4小时,日照百分率57%,平均日照7.5小时;夏季6-8月,昼长夜短,日照时数625.9小时,日均6.8小时,日照百分率44%;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日照时数510.1小时,日均5.6小时,日照百分率44.2%;冬季12-2月,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日照时数450.4小时,日均5小时,日照百分率43%。

                            

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年极大风速出现在2016年6月13日,为25.9米/秒,最多风向为NW,出现频率为11.2%,按季节划分,冬、春季大部分为NW,夏秋季为SW。

      

近18年地面温度平均为13.5℃,地面温度影响动植物的生活和生长,极端最高地温为74℃,发生在2005年6月22日,极端最低地温为-22.9℃,发生在2013年1月4日。最大冻土深度为87厘米,发生在1993年2月,有3天。